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习俗有赏桂花、中秋赏月、节习吃月饼、中秋祭月、节习燃灯等。中秋
1、节习赏桂花:在中秋时刚好是中秋桂花飘香的时候,桂花在古代也一直是节习和月亮相关联,也衍生出了很多神话故事。中秋而桂花作为一种名贵的节习品种,它也有着喜庆、中秋吉祥的节习象征。在中秋这一天赏桂花,中秋闻着沁人心脾的节习香味,感受不一样的中秋味道,从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赏月:中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古时很多的诗人、文豪也会在这时邀友赏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3、吃月饼: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4、祭月:中秋夜,要拜祭月神,设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对着月亮依次拜祭,再有家中主妇按照家里的人口切好月饼,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5、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南方农村快要插秧了,十亩农田,人工插秧要几天完成呢?
先后顺序为耕田-播种-插秧,其实比较详细的步骤是耕田-播种-施肥-插秧-除草-收割-打谷。不过,每一种不同的粮食,先后顺利也是有一定差异的。常见的小麦、豆类都是耕耘-播种-施肥-收割,水稻、高粱和玉米的顺序多是耕耘-播种-施肥-插秧-施肥-收割。
相关信息
播种耕田除草割麦都跟农历节气有关,每个节气都指导着农民农业生产的某个时节,是勤劳的劳动人民长期经验与智慧的结晶,也给农业的带来了及时的农时提醒与气候。
不同的节气对应着不同的农活季节,在我国西南川渝大地流传着很多农业谚语。比如庄稼人不懂,惊蛰就下种;三务高粱四务菜;清明前好种棉,清明后好种豆;麦从立夏死;立夏小满正栽秧,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秋前十天无谷达,秋后十天满田黄;寒露霜降,胡豆麦子到坡上等。
在南方的农村里,又到了一年春耕时。种田的农民朋友要开始到田间去忙活了。在我们衡阳这边,插秧又称之为莳秧、莳田,还有的地方叫做插田。
在过去,一到这个时节,田野里到处都是忙碌的人。有的人扯秧苗,有的人挑秧苗,有的人抛秧,当然更多的人弓着背在水田里干得热火朝天。
过去农民朋友对于插秧是非常重视的,第一天插秧,称为“开秧门”。家里的妇女还会提前一天去集市上买一些酒肉,然而第二天一大清早就准备好饭菜酒肉,供家人和帮工者在午饭时间享用。
而且在吃饭期间,有些家庭还会为每一个人准备一个鸡蛋,意谓“讨彩头”。而插秧种田时,一天三餐外,还要加两次点心。
在拔秧的时候,会先用缚秧苗的稻草在秧田上面横扫几下,意谓防止“发秧疯”。发秧疯即手背发肿。
插秧结束之后,一般农民朋友都还会围着自家的农田走一圈,并且拔一把秧苗带回家,扔在门墙边,说是“秧苗认得家门,丰收由此进门。”当插秧结束那天的晚餐,主人家要宴请帮工者,称“打散”。
儿时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跟着父母在稻田里插秧。现在还能记得,那种长时间弓着背所带来的酸痛感。而且还常常因为技术不熟练,插的养是扭扭歪歪的,经常会遭到父母的“批评”。
那个时候,大人一般是插5行,有的手长的还插七行,而我们小孩子基本是插三行。用老爸的话来说,那就是在修“马路”,三路十八弯。
那个时候虽然辛苦,但是现在想想也是一种别样的快乐时光。可是,到了我们这一代,突然没了。估计以后也会越来越少。
随着城市的发展,年轻的人一个个都到外地去打工了,甚至还有很多人都在城市里安家了,因此在农村里很多的农田也荒废了,已经很少能看到有人在农田里忙活啦!以前那种水田里的热闹场面再也不见了!
相关文章
- 1.猪瘦肉尽量选用前槽肉,肉质筋道,但是在绞成肉馅之前要先切去筋膜,不然成品咬不动。2.家庭小伙伴在制作时瘦肉尽量用刀切,这样成品会有颗粒感,但是肥肉一定要绞,经过高温,肥肉...3.肉馅中加入芝麻,2025-05-01
- 1、《七夕情缘》2、《七夕夜我只想唱给你听》3、《七夕》4、《牛郎织女》5、《七夕雨》6、《七夕的约定》七夕节简介: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2025-05-01
- Vol.1 The solver Vol.2 T.O.P Yo!Vol.3 Wedding march 有中文版 Vol.4 Hey!Come onVol.5 Perfect man 有中文版的V2025-05-01
- 新疆的旅游景点介绍1.可可托海风景区全景5A景区地址: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请点击输入描述2.喀纳斯景区5A景区地址: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禾木哈纳斯蒙古民族乡3.葡萄沟风景区全景5A景区地址:吐鲁番2025-05-01
- 客家土楼的故事或历史:土楼居民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2025-05-01
- 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大豆来培育“绿瓣豆芽菜”。大豆原产我国,3000多年前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普遍栽培。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由于自然和人工选择的结果,逐渐形成了豆粒大小、形状、颜色等性状有着明显差异的各2025-05-01
最新评论